43歲的市民唐女士不幸患上“急性脊髓炎 神經源性膀胱”,經外院治療后仍遺留雙下肢無力麻木、小便障礙,需留置尿管導尿,因長期留置尿管,導致反復尿道感染,為此她非常焦慮。家屬了解到我院康復醫學科對神經源性膀胱的管理很有經驗,便慕名而來。
1、入院時予膀胱容量及壓力測定、殘余尿量測定(如下圖):


2、膀胱容量及壓力測定結果:患者膀胱的順應性良好,膀胱類型為無張力性膀胱,適合間歇導尿。
3、制定護理計劃:包括飲水計劃、排尿日志、安全腹壓下排尿動作訓練、間歇導尿計劃等。

飲水計劃制定及排尿日志記錄
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指導唐女士養成了定時排尿的習慣,掌握了誘導排尿及安全腹壓下排尿的方法,拔除了尿管,可自排尿50ml。一個月左右,唐女士能自排尿300-500ml,療效顯著,唐女士及家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患者拔除尿管后使用助行器行走
科普小知識
一、什么是神經源性膀胱?
神經源性膀胱是指由于神經系統損傷或疾病導致的膀胱功能障礙。正常情況下,膀胱的充盈和排空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協調控制,但當神經系統受到損害時,膀胱的儲存和排尿功能會出現異常,導致一系列泌尿系統問題。通俗的說,是由于負責控制膀胱的神經出現問題,從而引起一系列排尿功能障礙。
二、排空膀胱的重要性。
如果膀胱內長期積有大量的殘存尿液,會導致泌尿系感染,更重要的是,膀胱壓力過高會引起尿液反流,進而引發腎積水,腎功能衰竭。
三、長期留置導尿管的危害。
在某些情況下短期留置尿管是安全的,比如術后恢復或急性尿潴留時。但尿管留置時間過長,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例如:①反復尿路②膀胱結石③血尿④腫瘤風險增加等。因此,間歇導尿被國際尿控協會推薦為治療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首選方法,也是協助膀胱排空的“金標準”。

四、何為間歇導尿術?
間歇導尿術是模仿人的生理功能使膀胱間歇性充盈與排空,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復膀胱的收縮功能。這種規律的操作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在排尿期間降低膀胱內壓力,顯著減少殘余尿量,從根源上控制甚至消除泌尿系統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同時,它還能緩解排尿障礙給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好地回歸正常生活。
五、間歇導尿術的適應癥和必要條件。
適應癥:
1.神經源性膀胱患者;
2.術后或外傷患者;
3.慢性尿潴留患者;
4.先天性或發育異常患者;
5.其他原因導致的排尿功能障礙。
必要條件:
1.有足夠的膀胱容量:300-500ml;
2.低壓儲尿:憋尿肌壓低于40cmH20(安全容量膀胱);
3.足夠的尿道阻力:防止漏尿,達到節制。
六、間歇導尿術過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項。

1.選擇適當粗細的導尿管;
2.盡可能無菌操作;
3.充分潤滑尿管;
4.輕柔操作;
5.完全引流尿液后,緩慢拔除尿管;
6.適當控制飲水量,制定飲水計劃,使每日導尿量在2000ml左右;
7.每日導尿次數4-6次,每次導尿量控制在400ml左右,根據病人情況個性化導尿;
8.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自我護理,增強信心;
9.患者每年至少隨訪一次,以了解排尿情況。
如果您有康復方面疑惑,歡迎來我院康復醫學科咨詢,我們有專業的團隊為您解惑!康復醫學科護士站電話 :2699110 醫生辦公室 :2699111
圖片來源:康復醫學科
文字來源:譚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