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是第71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37屆“中國麻風節”。麻風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圍內出現已近3000年,在我國也有2000多年流行史。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黏膜和周圍神經。其通過皮膚密切接觸和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染源主要是未經治療的多菌型麻風病患者。它的潛伏期一般2-5年,早期皮膚出現淺色或紅色斑片等多種皮損,伴感覺喪失、肌肉無力、潰瘍,甚至導致容貌毀損和肢體畸殘等不可逆病變,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95%以上的人對麻風桿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風桿菌,發病率也很低。

麻風病是怎樣傳染的?
1.傳染源:未經治療的麻風病患者。
2.傳播途徑:正常人通過長期與未經治療的麻風病患者密切接觸和呼吸道傳染。
3.易感人群:兒童及少數對麻風桿菌免疫力低下的人易受感染。
麻風病的危害有哪些?
一是麻風病致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勞動力喪失,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二是由于社會對麻風病的不了解,對麻風病人產生歧視和偏見,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三是麻風病流行和造成殘疾,增加社會負擔及對衛生資源的消耗。
消除麻風病危害應采取哪些措施?
1.為了消除麻風病危害,降低與麻風病相關的負擔,需動員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加強病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畸殘;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群眾對麻風病防治知識的掌握水平,促進及時就診;
3.消除社會對麻風病的歧視和偏見,倡導對麻風病患者關懷和支持,弘揚尊重和關愛麻風病患者的良好社會風尚。
如何預防麻風???
1.開展麻風病防治知識宣傳,提高群眾對麻風病的認識,消除社會上對麻風病患者的歧視和恐懼心理。
2.早期發現麻風病患者,若發現自身出現麻風病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若確診,其家庭成員以及與之密切接觸的人員均應就醫檢查。
3.注意日常防護,勤開窗通風,在人員密集場所需正確佩戴好口罩。盡量避免皮膚損傷,接觸了被麻風患者污染的任何用品,應及時清洗并消毒處理。
綜合寶雞疾控 柳州市疾控中心